兩個工程師的對話
人都會做夢,但這個夢有些奇怪,且聽我道來吧。
---
古早古早以前,有兩位工程師的談話是這樣的。
「你看102號,他這次的反應跟上次不同。」
「嗯,這個我知道。」
「環境有什麼不一樣嗎?」
「有,也可以說沒有。」
「喔?說來聽聽吧。」
「我在程式中定義了當訊息接收速度大於每秒150時,他的大腦就會自動產生亂數來決定要如何反應。所以說環境有或沒有改變都是可能的狀況。」
「但我在旁邊看起來,覺得他漸漸的累積了經驗。」
「我想你誤會了,他的經驗累積實際上是我設定變數儲存的結果。」
「原來如此,我還以為他已經可以自己發現了。」
「那可差遠了,其實在流程的定義上,他會認為自己發現,並且認為有時的緊張或激動使他腎上腺素分泌過多才決定他的行為。」
「但是他開始發明東西,像是車子,前一陣子才發明了飛機不是?」
「飛機的發明也是定義的結果,簡單的說,我將小型的星體移動引擎技術安裝到他的大腦中了,所以他就有了發明飛機的能力。」
「可是,你自己看看,他已經將自身的經驗移轉給他的下一代103號了。這不就表示他已經有學習的能力了嗎?」
「那只是我定義好在程式結束前要自動備份的結果。」
「好吧,你再看看206號,為什麼他選擇用跳樓來結束程式?」
「呃…我看看,我知道了,那是例外程序,當程式有Bug的時候就會這樣。」
「所以說是那個程式沒寫好?」
「那倒沒有,自殺型的程式最後仍是程式結束,有開始,也有結束,就已經表示了程式的生命週期,所以程式還是完整的。」
「嗯,我懂你的意思,我發現你程式寫的真好,我真該跟你學習。」
「其實這只是定義上的問題,定義好規範就行了。」
「啊…你有沒有發現他們發明的電腦也可以用來寫程式?」
「喔,那個啊,其實也是定義的結果,我創造他們,再讓他們創造電腦。」
「他們創造電腦有什麼用呢?」
「那只是沒事讓他們打發時間用的工具,而且他們的經驗會讓他們更依賴電腦,反正他們常常沒事做,不如就讓他們將時間耗在電腦上吧。」
「這樣子喔,那我們再看看106號,你不覺得他的樣子像是思考嗎?」
「那個嘛,其實只是加上延遲與一些無謂的動作,所以會有思考的樣子出現,換個方式來說,那表示程式的效能並不好,有些反應遲鈍。」
「你為何要寫個反應遲鈍的程式?」
「因為他那像是思考的樣子很有趣,我很喜歡看他們的這種表情與動作,呵,我這麼說吧,他以為他想像出生命的意義,但事實上還只是在我程式流程的定義之中。」
「這樣的程式已經衍生多少了?」
「目前為止,計數器顯示剛好是60億,我想他們再衍生下去,這個地球儀可能就不夠裝了。而且這個程式目前有個瓶頸,那就是他們習慣破壞環境,我已經可以想像他們最後將毀掉這個地球儀。」
「那怎麼辦呢?」
「沒關係,依照程式的定義,我只要重新開機就會讓一切回到最初始的狀態。也就是只留下兩個程式去衍生後代,那我們就可以再觀察一次發展過程了。」
「學長,我真佩服你的專題作品。」
「沒什麼,你學好程式設計後就知道這是怎麼一回事了,記住,重點在於定義。」
「對了,學長,我還沒問你叫什麼名字。」
「學弟,剛進學校來要記得先記清楚每一個學長的名字。」
「是,學長。」
「我姓神叫經病,以後你叫我『神』就好了。」
---
就這樣,夢醒了,我想到『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的諺語……。
<End>
大漢堡 2001/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