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上頁

消逝的智慧 

一、時間線

已經有些秋意,再加上莫名的一陣雨,嗯,涼爽的天氣適合思考。

這是夏末一個星期日午後,我在前往圖書館的路上。

 

圖書館中有著各式各樣的書籍、期刊、報紙及論文,對我而言,這實在是一個知識的寶庫。而且看書看累了,還可以找看看四周,也許有年輕貌美的女孩可以保養眼睛及提振精神。雖然我沒有實際的測試數據,不過我承認,當圖書館中有美女時,我的確會待著更久一些。

 

不知道那一年我對圖書館留下這樣的評論,只記得上次踏進圖書館已是10年前的事了。10年的歲月,有點遙遠,有點模糊,也許它曾慢過,但回想時總又發現它的快,在不知不覺間,『年』已成為我回憶時的基本單位。

 

我總覺得回憶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每次回想過往發生的事,或許顏色會淡些、也可能更加深,但腦袋中浮現的畫面都和發生時相同。而每次回想時的感受也不盡相同,可能這次回想時悲傷,但過了一段時間後又覺得沒什麼,當然也可能開始沒感覺,到後來思索起來才情緒澎湃。只是無論喜悲,回憶仍只是回憶,它不會讓我的落榜改變,也不會讓初戀繼續,而我則繼續回憶著。

 

我不禁憶起曾對朋友說過的話:『回憶就像櫥窗,可以仔細的看,但別將它背負在肩上。』那是一個曾為某個男孩美麗過的女孩,在她失戀的半年後,我給了她這樣的勸告。不知我是否成功的讓她脫離悲傷的氛圍,但我知道,自己並未做到自己說的那樣淡然。

 

30歲的思考,加上20歲的年齡,仍是20歲的行為模式。』在那之後的一年,那個女孩為我理論重於行動的生活做了這樣的詮釋。

 

回到從前的思緒,讓我開始想著過往與未來。

過去的時間因為已經發生了,所以可說是永恆了,而未來的還沒發生,因此是個虛無。兩種對立的狀態,卻似乎有著不可分割的關係。人一直都處於過往與未來的交界點,但隨著時間前進,虛無漸漸被永恆替代,但一點一點的流逝會讓虛無變得更小嗎?

 

軟體開發的工作使我習慣以『物件導向』來思考任何的名詞及它的行為模式,當物件不存在時,則不該有任何附屬的特性。因此在我試著說出『消失的虛無』後,我否定了這樣的結論。

 

西諺『人們一思索,上帝就發笑。』。此時汽車的喇叭聲止住上帝的笑聲,我才驚覺自己已經走到馬路的快車道上,而喇叭聲的主人正不懷好意的盯著我。隔著玻璃窗,我看到司機嘟嚷了幾句,那嘴型的變化,我想他應該說著像『膛臂擋車』、『好狗不擋路』之類的話,當然也可能是時下流行的三字真言。

 

突然間,真言啟發我另一層的思考—過往與未來的因果關係—如果我因為回想事情而遭車吻的狀況下—因果關係就連接過往與未來。我試著繼續推論,因果關係可能會轉成互為因果關係嗎?這似乎不只要去做難,而是連想像都難吧?難怪電影情節中常有這類的主題。但若時光倒流或回到從前,相對未來的人就可能影響過往的事情,因為未來的人已經知道了歷史,所以歷史在發生前就有歷史和未來的兩個因素存在,在相互的影響下,就可能產生互為因果的關係。想到這裡,我做了一個結論—思考太久的人容易聽到喇叭聲。

 

看著玻璃窗內司機的口型從三字真言變成十八字真言,我才想起我還在快車道上,我感到有些尷尬,在揮手跟司機表達歉意後,很快的回到馬路旁邊。

 

『思考需要空間,而人行道太擁擠。』

當人有了合理的說詞後,就可以讓耳朵升起的熱血緩緩降下,這種心態很特別,就像駝鳥以為將頭躲在洞中就不會遇到危險一樣,無論危不危險或有事沒事,至少心安的感覺讓人舒服。而現在的我是一隻自知駝鳥的駝鳥,我不理路人甲乙丙丁的眼光繼續前進,彷彿未曾發生什麼事,也就開始無愧於心了。

 

穿過人來人往的商店騎樓,轉到一條較小的巷子內,我希望可藉此減少被人潮湮沒的危機感。果然,巷子內人車少了許多,在空間增加的情況下,我的思考又開始運作。剛才汽車的喇叭聲已經永恆了,而如果我不再想起,那它也像是虛無一般,而這就如同未發生的事情一般,那是不是可說過往有了虛無的性質?過往與未來又有什麼不同?交界又是如何呢?想到此,我感到繼續思考將推進到『生命的意義』這個問題—古老的問題。

 

生命的意義讓人建立價值觀—或許是價值觀讓人思考生命,總之,價值觀後接著產生了各種制度及思想,然後衍生宗教及學說,以及科技和預言,再然後,價值觀就衍生了狂鳴的喇叭聲及尖銳刺耳的煞車聲…

 

『尖銳的煞車聲表示車速很快的減緩,而速度越慢的車子會越可愛,因此我應該想辦法讓煞車聲持續,而不是讓「砰」的聲音提早來臨,也就是我應該順著車子行進方向僅快挪動我身體以減少傷害。』理論上這個想法是對的,但在這個想法之前,奪門而出的司機已經帶了三秒鐘的二十六字真言給我,我實在很佩服司機說話的速度,甚至一度以為金氏世界記錄從此多了一位台灣人。

 

還好只是小擦撞,我感到膝蓋處有點痛,可能有些淤血吧,但我想這個傷還不需要用到保險理賠—有點失望。道歉後,我走回巷道口,司機則像布袋戲中的高僧在一片真言聲中離開,這個時候我不禁佩服起那高僧的開車技術,呃…是司機的開車技術,事實上,如果我和他角色對換的話,我就有八成的機會與警察在派出所泡茶聊天,另外兩成的機會則是成功閃過失神的行人後用力的撞上電線桿,而這閃過行人的兩成中會有百分之33.3的機會嚇到方便中的狗。

 

擦撞後,我得到一個新的結論—陷入思考的生命容易被車撞。

『也許這是山羊座的思考特質,也或許是軟體設計人員的慣性思考方式,所以似理性的思考因過多不必要的條理分明而得到一堆不知用途的東西,這一句聽不懂?嗯、換個簡單的方式說就是胡思亂想。』以上的評論來自老婆大人還是女友的時候,所以這樣的習慣,我應該感謝先天不良及後天失調的成就。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