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明珠
外灘,就是十里洋場吧,心中這麼想著。
踏上這裡的土地,看著電影和書裡的上海,這文化匯流的都市令人逗留,指標般的東方明珠塔與週旁聳立的高樓,熙來攘往的人群,黃浦江與江上行舟,讓我捨不得遺漏片刻風景。
這次至大陸出差,本想回程過境香港時去逛一逛。中環、太平山,看看賈福相先生任教的香港科技大學,品味一下南中國海的風情。但出差的半個月時間太累人,回程時對香港已經意興闌珊。但還好的是,這次在江蘇省昆山市出差時,我抽了一天到上海市逛,總算稍補未至香港的遺憾。
一個人前往,也是第一次踏上上海市區,對這以往只在電影和書中提到的都市,心中感受其實是蠻特別的。從昆山到上海的交通工具是火車。
抵達上海火車站,我發現車站規模與台北車站差不多,連人潮都一樣多。走在火車站前的廣場,三兩步間就會看到公安臨檢,可能是APEC會議正舉行的關係,而這也可能是上海治安較好的原因吧。
對於上海的景點,我只知道東方明珠塔與外灘這兩個名詞,但相關地理位置並不清楚,更徨論是交通方式了。於是我在地鐵站內買了張上海市的地圖。地圖上找到外灘及東方明珠後,問了搭車方式,我搭乘地鐵一號線前往人民廣場。
人民廣場站,不同建築風格的高樓聳立,寬廣的馬路,來往人群不絕於途,乍看下很像台北,但又不盡相同,相較下台北的建築物更讓人多幾分擁擠的感覺。出站後我沿著南京路步行街前往東方明珠,這個步行街就如西門町之於台北市一般,算是購物逛街的好去處。
穿過步行街到了黃浦江畔,東方明珠塔正在黃浦江的對岸。黃浦江濁黃的水流,江上舟船緩緩駛過,對岸聳立的東方明珠塔與週旁競高的大樓,讓人感到動靜之間的美,我在這壯麗的景象前站立了許久。
外灘,心中默唸著這個地名,我想我不會忘了這一幕景象。
不知多久時候,我想起應該到東方明珠塔上看看,從高塔望著這片土地應該會很不錯,於是我從外灘觀光隧道搭乘小電車到了對岸。
東方明珠塔高468公尺,是亞洲最高、世界第三高塔,從遠望去可看到塔上三個圓球,三個圓球的高度分別是350、263和90公尺(350公尺約110樓高),正是東方明珠塔供人遊覽觀景的地方,乘坐電梯直上263公尺的圓球,登高望遠,玻璃窗外的人都如蟻般大小,就像俯視小人國一般,可惜雲層厚了些,天色也漸漸暗了,否則應該可以看到更遠的地方。在圓球中繞了幾圈後,我對於方位也清楚了些,步行街那邊是黃浦江西,簡稱浦西,而東方明珠則是位於浦東。俗諺「寧要浦西一張床,不要浦東一間房」,以往上海的發展都在浦西。所以有這句諺語,但現今浦東也發展的相當出色。浦東之於浦西就如台北市東區之於西門町般,先聚集人氣的地方都市計劃就做的較不好,但街頭巷尾中卻有許多有特色的商店,當然這也只是聽說而已。
在東方明珠塔上,從玻璃窗看向外灘的風景,邊想像租界、上海灘、十里洋場等名詞,心中感觸頗深。中西文化在此匯集,反應在建築的多樣化及人們的自信心,這清末對外開放的港口在歷史洪流中似站立的更穩定。
乘電梯回到一樓,發現上海歷史博物館正在此地。心中想著:任何一個古老的都市,都會有許多的故事,任何一個地方的人群,都有自己的文化。時代變遷,故事仍會留傳;科技縮小距離,文化則在交流融會後更激起浪花。我喜歡這個都市,也想更了解這個都市,於是進入了上海歷史博物館。
上海歷史博物館在東方明珠塔的一、二樓,入館後沿著指示方向前進,彷彿置身在古時的上海街頭。清初盛世人民平靜的生活到清末喪權辱國的條約,世界大戰到日本投降,似都活生生的呈現面前。而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一個審判的場景,公堂上坐著西裝筆挺的西方人士陪審,難怪排外是當時人們共通的心理。
回想起來,中東人民對西方的反感也許是類似的感受吧,義和團是中國人被欺壓後產生的一股力量,其結果導至八國聯軍入北京,那中東?我可以想像民族仇恨的力量,卻更希望每個人都會從歷史中學到教訓。易經:「月暈而風;礎潤而雨」,事情見到了徵兆便可知道以後大概會發生什麼事,但警訊歸警訊,人從歷史中還是只學到不向歷史學習。
離開40年代的上海,踏出東方明珠塔,我的心也回到將入夜的21世紀上海。緩緩的走到黃浦江邊,對岸燈火通明的浦西與日間所見的感受大不相同,日間感受到的是繁榮進步,而現在感受到的大概只有「繁華」兩字可形容。輕靠在黃浦江畔滬江大道的欄杆上,感受距離約一公尺的江水輕流,流水中印出奔波的車伕拉車載著洋裝的美女從我眼前經過,也許正是盛會開始,也許已結束。人們言傳梅蘭芳
戰亂、烽火、繁華、榮景,新生的上海,複雜的情感,漸漸的、我迷失了。
悄立在東方明珠,那片繁華似乎更添了詩畫影;
漫步在黃浦江邊,這個黃昏也許只缺個人說美。
後記:
1.賈福相先生是「看海的人」一書的作者,年齡應該比我大40歲左右,當我在書店看到這本書後,我感受到作者的博學多聞,也因此買下了這本書。9月份我至花東旅行時,「看海的人」也是我帶去的兩本書之一,也似乎因這本書,讓我在小野柳的蕈狀岩上看了兩個多小時的海。
2.東方明珠塔到350公尺要花100元人民幣,而外灘觀光隧道電車單程要20元人民幣。東方明珠塔是蠻值得的,但下次若再到上海我想我不會再上去。上海歷史博物館真的值得一看,多了解歷史真的會對上海有更深的感受。外灘觀光隧道就不太需要去了,因為隧道中並沒有什麼東西可看,事實上我覺得若有機會搭渡輪過黃浦江,我會選擇搭渡輪過去,或是從南方的高架橋繞過去,聽說那邊的高架道路也很漂亮,這次無緣一觀有點遺憾。
3.江濱柳與雲之凡是舞台劇「暗戀桃花源」(也有電影版)中的角色,演出的第一幕就是在上海兩人分離前夕,此時江濱柳要回四川老家。沒想到別後爆發戰爭,兩人因而分別了十幾年,這生命的遺憾帶來了劇中暗戀的演出背景,然後…略過。
4.繁榮很容易理解,但繁華卻很難形容,也許從忠孝橋三重那端望向入夜後的台北市,會比較接近我在滬江大道的感受。滬江大道與黃浦江的相對位置宛如淡水渡頭那條街與淡水河,只是少了淡水的攤販,而黃浦江上多些行船。如果把新光三越一帶的建築物搬到淡水對岸的八里,那幅畫面就更接近了。
大漢堡
2001/11/17